塑料制品雖然具有密度小、耐腐蝕、絕緣性好等優點,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中對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已有的均一聚合物加工的塑料制品難以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在實踐中人們發現,通過化學或物理的改性技術,可由少量的幾種樹脂為起點獲得多種性能優異的改性新品種。具體地講,塑料改性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增加企業經濟效益
我國塑料材料或制品的總成本中,原材料的費用占總成本的70%以上,并且,由于塑料原材料(樹脂)價格的持續高漲,競爭日趨激烈。塑料改性能夠在保證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塑料制品的成本。因此通過塑料改性技術,盡可能降低原材料費用,將會使總成本顯著下降,從而給生產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2. 拓寬塑料的應用面,實現“以塑代鋼、以塑代木”
“以塑代鋼”在很多行業都已顯現出來,而現階段要找出一種大規模替代鋼材的材料幾乎不可能的。通過改性的塑料部件不僅能夠達到一些鋼材的強度性能,還具有質輕、色彩豐富、易成型等一系列優點。這也是近年來出現的最熱門的一個措施、一門學問和一種手段。
3. 提高技術含量,增加塑料產品的附加值
例如剛性粒子增韌理論為同時實現材料的高韌性和高剛性開辟了成功的途徑,將經過特殊表面處理的無機礦物顆粒填充到塑料中后,能夠使填充材料獲得與加入橡膠工或熱塑性彈性體相同水平的增韌效果,不僅材料的剛性與模量沒有受到圈套影響,而且遠遠高于橡膠或熱塑性彈性體改性的材料,且有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
4. 賦予塑料產品新功能,獲得且有獨特功能的新型高分子化合物
為了滿足某種用途的要求,如耐老化、阻燃、抗靜電等,開發一種全新結構的高分子化合物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可能的,在某些情況下則可能耗資巨大,而采用塑料改性技術則可輕而易舉地解決。
5.為廢棄塑料再生利用開辟出全新之路
廢棄塑料的種類和數量急劇增加,從環境的角度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廢棄塑料是寶貴的資源,在其材料的性能遠未達到生命終點的時候,合理地、多次反復地將其視為資源再生加工利用是必然的,但在再生加工時 注意,一是盡量保持塑料材料原有的性能,二是盡量避免對環境帶來新的負面影響。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塑料改性技術的進步為這一目標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例如相容劑的合成及塑料合金中的應用、不同各類塑料復合材料的加工以及參不同老化程度塑料的鑒別與改性等,都取得與傳統簡單再生工藝完全不同的高值化和環保化再生利用效果。